中药汤剂
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剂型之一,通过水煎煮中药材制成,具有吸收快、灵活组方、适应个体化治疗的特点。以下是关于中药汤剂的系统介绍:
---
一、核心特点
- 辨证施治
- 快速起效
- 全面调理
- 药材处理
- 煎煮要点
- 成分解析
- 剂型改良
- 质量控制
- 服药禁忌
- 不良反应
- Q:汤药苦能否加糖?
- Q:隔夜汤剂能否服用?
- 根据患者体质、症状动态调整方剂组成和剂量,体现"一人一方"的个性化治疗。
- 水溶性成分直接吸收,尤其适用于急症、外感病等需快速干预的情况。
- 多成分协同作用,可同时调理多个脏腑系统(如"气血双补"的八珍汤)。
---
二、制备关键步骤
- 先煎:矿物类(如石膏)、毒性药(如附子)需先煮30分钟以上。
- 后下:芳香类(如薄荷)、易挥发成分(如豆蔻)在关火前5-10分钟加入。
- 包煎:细小颗粒(如车前子)、绒毛类(如旋覆花)需用纱布包裹。
- 烊化:胶类(如阿胶)直接溶于热药液中。
- 器具:首选砂锅、陶瓷,忌铁铝(易与鞣质反应)。
- 水量:首次浸没药材2-3cm,二煎减少1/3水量。
- 火候:解表药(如麻黄汤)武火快煎,补益药(如四物汤)文火慢熬。
---
三、经典方剂示例
| 方剂名 | 组成 | 主治方向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桂枝汤 | 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 | 风寒表虚证(调和营卫) |
| 白虎汤 | 石膏、知母、粳米、甘草 | 气分实热证(高热烦渴) |
| 四逆汤 | 附子、干姜、甘草 | 少阴病(回阳救逆) |
---
四、现代研究进展
- 如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(抗炎)、柴胡皂苷(免疫调节)协同起效。
- 配方颗粒(免煎中药)保留有效成分,但争议在于是否等同传统煎煮效果。
- HPLC指纹图谱技术用于监控煎煮过程中的成分动态变化。
---
五、注意事项
- 忌口:服人参类忌萝卜,清热药忌辛辣。
- 特殊人群:孕妇慎用活血类(如桃仁),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含马兜铃酸药材。
- 乌头类需久煎去毒,细辛不过钱(3g)等传统经验获现代毒理学验证。
---
六、常见疑问解答
A:白糖性凉适合热证,红糖温性适于寒证,但糖尿病患禁用。
A: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,解表药建议当日服用。
---
中药汤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已在慢性病管理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、疫病防治(如连花清瘟在COVID-19中的应用)等领域得到验证。正确使用需结合中医理论指导与现代药学知识。